允許孩子的情緒 v.s. 亂發脾氣

迷思思密達

陳識傑

陳識傑

2022年8月12日 上午 2:04

迷思思密達

常常有家長會疑惑,

什麼叫做允許孩子的情緒?

那跟亂發脾氣的差別是什麼?

這中間的界線又應該如何拿捏?

當孩子有比較多情緒產生的時候,有沒有很常聽到「哎呀、沒關係啦,小事情沒什麼好哭的!」或是「男孩子要勇敢、沒事沒事不用哭!」諸如此類的用語出現?我自己覺得、這是我們男性普遍不太願意示弱的主因之一。

我們家大寶是一個心思很細膩,會需要自我調適情緒的孩子,小的時候如果被大人大聲的講一下,比較容易哭,他就會找一個沒人的安靜角落,讓自己冷靜之後再出來溝通。

我們會跟他說:「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的時候,都是很OK的,但是情緒要怎麼表達與調整才是重點。」例如、他有時會跺腳、對大人臭臉還有兇,那就是影響到別人了,我們就會定義為亂發脾氣。因為我沒必要去承受你這樣的情緒與行為。更不用說如果坐在地上亂踢、亂叫或是用頭撞地板等更失去控制的行為,那一定是不允許的。

那什麼行為是可以的呢?同樣的三大準則;不傷害自己、不影響別人、不破壞環境。(是的、有沒有發現這個準則真的是一個通則!)

所以孩子找個角落冷靜可不可以?可以。我們只需要注意他的時間是不是有越來越短,然後自己冷靜完之後,能不能與你建立溝通的模式。

所以孩子可不可以哭?可以。我們需要注意他哭的音量以及頻率,然後是否會吵到周圍的人,是否是想用哭來引起你的過度關注?也許孩子會哭、臉色會變、然後用有帶著哭腔的說他有點不開心,然後用這樣的方式慢慢與你溝通,並且慢慢冷靜下來,這樣的模式也有可能。

總之、情緒的表達有非常多種模式與目的,我們盡量避免過度的壓抑,並運用三大準則來判斷,適時的給予回應。也同樣是要避免過度的介入,讓孩子失去自我調節情緒的機會。

現在我們家大寶要上小學了,被罵的時候已經不需要再找角落冷靜,他臉色會小小變調,然後就趕緊去完成他應該要做的事情。有時候他會說:「我知道我這樣說可能沒禮貌、但我還是想跟你說…我真的有點不開心…」後面就看他想要跟我溝通什麼內容。

其實教養孩子的一些基本準則真的是父母最難拿捏的,我們很容易會因為孩子的行為而心軟,偶爾會想要放水一下。但是(對、還是這個BUT),一旦孩子的行為模式建立了,要再調整往往會事倍功半。我們共勉之囉~

 

文章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