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對教具都沒興趣?我該怎麼辦?
這個問題、準確一點地形容應該是:市面坊間的玩具那麼多,聲光刺激的遊戲影片也這麼多,那手作的教具、單一目的性、設計單調的蒙特梭利教具,還會吸引孩子嗎?
想問問大家.是否有看過孩子進入一個豐富且多元的蒙特梭利環境的眼神?那種發光的眼神、那種被各式各樣的教具吸引,然後自主開始去探索的渴望,那你就會知道,我們今天的主題其實完全不需要擔心了。
不過、還是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,如何去預備一個吸引孩子的環境,我們可以從幾個面向來討論。
環境預備三階段結構性:「熟悉」、「適中」與「挑戰」
在一個具有結構性的蒙特梭利環境,我們會預備一些孩子已經很熟悉操作之工作,用意在於讓孩子不會感覺到太大的壓力,或是在進入工作狀態前的一些事前準備之概念,有點像是熱身的感覺。你可以想像、新生剛到一個陌生的環境,先有這樣的工作,讓孩子慢慢的去熟悉環境的重要性,所以這些工作通常會是比較吸引人的日常工作系列,而這樣的工作會佔整體的比例約20%以內。
「適中」的環境預備就是符合孩子目前所處的能力以及敏感期的工作,他會是孩子在降低對環境的陌生後主要的工作內容。其工作本身學習孤立性的設計就會去對應孩子內在的敏感期,進而讓孩子能夠專注地投入在操作之中。這樣的工作會佔整體的比例約50%以上。
「挑戰」的環境預備代表著超過孩子的能力的一些工作,或者可以說是孩子目前能力完備之後,能夠進階操作之工作。例如孩子還在練習全手抓握的工作,但環境中仍然會預備一些三指抓、手腕、手臂等更多延伸性的工作。其目的在於讓孩子能夠試著去挑戰看看,也許會有一些挫折,但成人這時候也能去評估孩子精細動作控制的程度在哪邊。當然這樣的模式也可以延伸運用在其他的工作領域。這樣的工作會佔整體的比例約30%以內。
隨著時間點的不同,上面環境的一些狀態會有一些不同,例如新生剛入學的時候,就結構性而言,「熟悉」工作的設計比例可以拉高一些,而隨著學生操作的穩定性增加了,更多適中的工作就會被放入環境中,最後挑戰的工作也才會在慢慢地提高。
討論完結構性之後,我們可以延伸討論的是環境的完整性以及豐富性。以實際例子來說,「完整性」代表的是五大領域是否都有完整的教具呈現,這部分在園所機構中可說是基本要求。但在一些親子教室、或是居家蒙特梭利的狀態下,可能會有所侷限。所以我們可以把握第一原則的結構性,來去預備適合領域以及適合的教具。
而「豐富性」而言,就是所謂的「延伸變化的教具類型」。例如園所當中的文化環境中是否看得到八大行星的工作,甚至是看到星象圖相關的操作?因應24節氣以及節慶,是否有相對應的工作設計配合語言的工作去結合文化的運用?這些內容都能夠去延伸孩子的生活經驗與觸角,進而去做許多語言工作的延伸,將工作與生活做更多的連結與學習。
講到這邊、有沒有發現要預備一個吸引孩子的蒙特梭利教室,其實充滿著不為人知的細節。成人要很了解孩子的狀態,也要很了解孩子能力的發展進程,這些都會是需要許多經驗的積累與學習的。當然這三個準則也同步是家長們—你們在參觀園所時可以去參考的構面喔。
所以回到今天的問題本身,孩子不喜歡操作工作了該怎麼辦?也許是工作太簡單了,也許是孩子的敏感期已經被滿足了,也許是太難了,也許是成人的引導不恰當?很多種可能需要被討論。我們今天討論了環境預備的原則,另外、關於教具本身為什麼可以吸引孩子,孩子的內在敏感期,成人的適當引導等主題我們就留待之後再和大家討論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