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派歷史脈絡

MEFA x Pikler #1

王川華

王川華

2022年6月22日 上午 6:03

Pikler專欄

要了解一個理論學派,

會先從此學派的歷史來觀看其發展脈絡,

進而理解其理論基礎以及背景。

今天讓我們來介紹匈牙利的 Pikler學派1920~1940年的發展歷史:

  • 1920年 

皮克勒醫師由外科受傷孩子的護理照顧發現,過度保護的孩子復原狀況是緩慢的,反之、在由孩子「#自發的動作」探索下,外傷復原較快,同時運動協調與發展較佳,往後也較不容易再受傷。

  • 1930年

她將「#自發運動」的理念在自己女兒身上實踐,並開始以家庭醫師的身分帶給媽媽們這樣的育兒觀念。

  • 1940年 

出版了『我們的寶寶會甚麼?』孩子運動發育的專書,教導如何『放任』孩子去活動與運動,並提倡「情緒穩定的媽媽,才會有平穩的寶寶」。雖然有很多家庭深感受惠,但所謂的不過度照顧,這樣新穎的觀念,的確很難被當時所接受。

  • 1946年 

福利院時期,Pikler對722名孤兒進行照顧,實踐了孩子在合適的環境下自由探索
發展。同步監測與研究證明要能放任孩子「自發運動」,照顧者的角色必須生改變,思想、行為都必須轉變。照顧者的功能是聽到孩子的需求

-- 『請給我足夠的時間,請信賴我』。

未完待續..…

--- 寫在文章之後 ---

我們成立了全台第一間將蒙特梭利結合Pikler的托嬰中心 - 「新田小屋托嬰中心」。陸續在今年也成立「朗樂托嬰中心」。在川華老師遠赴匈牙利由Pikler女兒親自指導,學成後回到台灣第一位將此理論實做運用,並持續推廣結合蒙特梭利相互並用。希望能在嬰幼兒領域的創造一個全新型態的模式,讓成人能更貼近孩子、了解孩子的需要,把自主性還給孩子。同步我們也開啟了「MEFA x #Pikler 專欄」,將這樣相對陌生的理論學派和大家做分享,讓大家更了解如何和0~3歲的孩子互動以及預備環境。

下一篇預計會分享 #自發運動 敬請期待~

文章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