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作與運動的環境預備
MEFA x Pikler #4
我們現在了解需要讓孩子自發性的運動,但相對應的環境又應該如何準備呢?
其實很簡單,趕快來看看需要準備什麼吧。
- 預備一塊地墊,可以是塌塌米或椰子墊
(一塊軟墊裁成單人床的大小或是用摺起來的毯子來代替,外面再用床單包住即可用來包住地墊及軟墊的最外面的布) - 一面可照到全身的鏡子橫靠在牆邊,釘制橫桿
- 一個小矮櫃
- 一個吊飾
- 提供較硬的抱枕,或是捲起來成圓柱體的毯子,再用布包住的滾筒抱枕(尺寸:直徑約20公分、長45公分)
讓寶寶在自主運動中可以看到自己及看見自己的動作。三個月大時當寶寶清醒的時候可以放在地墊上,讓他活動做他該做的工作,給寶寶一段時間,讓他可以自己趴著,給寶寶1-4個物件讓他看或使用。有時讓他單獨做自己的事,有時我們可以看寶著,若讓寶寶有使用地墊,則成人無須無時無刻都在旁邊。
關於運用這樣環境下的一些注意事項以及運用原則如下,讓大家在家中都能夠更簡單地運用這樣的素材來和寶寶做互動。
- 我們使用教具讓寶寶能夠在環境中自由探索。
- 活動墊的目的是能更好的支持孩子的動作發展,提供寶寶可以有安全運動或活動的地方,而不會像地板那樣硬與滑。
- 活動墊不能太軟或太厚。
- 活動墊讓寶寶可以得到回饋,在墊子上透過感官得到資訊。
- 寶寶需要協助以發展他的秩序感,讓他認識環境,會知道運動墊跟工作還有吃東西的區域是不同的。
- 在矮櫃上同時放不超過八樣物品。因為若是矮櫃的物品量太多,則對孩子的刺激會太大。
- 矮櫃上的物品要常常更換,吊在寶寶上方的吊飾也要經常更換。
- 寶寶一開始看東西的焦距是30公分,當寶寶開始揮舞雙手時則會越來越長。
- 一開始吊飾是提供視覺的刺激,之後有些吊飾可以提供觸覺或聽覺的刺激。
- 當寶寶坐起身體時,是傾斜的,無法回到身體中心,表示寶寶還沒預備好坐的動作,如果還沒預備好,大人硬抱他坐,寶寶的身體會感到疲倦,因為這樣會造成肌肉疲勞而損傷。
- 趴臥動作是幫助孩子發展身體動作核心肌群,發展上身肌肉、手臂及頸部肌肉及抬頭的動作,約在四個月大時才能發展完成。
- 寶寶用腳趾頂著墊子是進行爬行的事前準備,寶寶如果花很長的時間躺著就無法得到肌肉的發展,拿取物品的時候只能透過寶寶的努力才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。
孩子會盡一切的努力去得到他想獲得的物品,大人提供多餘的幫助,則會剝奪孩子的成就感及自信心,對他的發展而言是阻礙,我們應提供孩子為自己努力而獲得滿足的機會。我們要知道動作發展影響著語言、情緒、致力及意志力等心理器官的發展。當孩子移動自己的身體,而信任自己的身體可以幫他做很多事情時,這對生命而言是件有力量且積極的暗示。
--- 寫在文章之後 ---
簡單的一個環境預備,後面代表著很多的與孩子互動的原則以及理論基礎。從動作發展涉及到心靈層面的發展,這樣子的連結是超乎我們想像的。就讓我們繼續跟隨孩子,一起成長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