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「手」的時間序

MEFA x Pikler #15

王川華

王川華

2022年10月21日 上午 7:44

關於MEFA

隨著孩子看手,看物品(擺放在遊戲區內,觸手可及的自由的玩具),我們以不同的時間點來做說明。

3-4個月大時,孩子尚無距離感的判斷能力,胡亂隨意伸展肢體,對形狀也無概念,因此對物件只進行隨意的碰觸,手掌朝上,撈物取物難度較高,掃開抓握,放進嘴裡(如同放手指進嘴裡),抓緊物品不易鬆手。注意力容易轉移,只有間歇性關注能力,無法長期關注一件事物。

5-6個月大時,發展出有目的性的取物,進行難度較高手朝上撈物取物的動作,並確定可以拿起,可推動身體側臥與趴的發展。經由大量抓的自由遊戲,5-6個月大的孩子已可依物品形式設定手形去抓取物品,抓物的精細動作也就越熟練,並嘗試抓取各種新物品,建立手勢與物品形狀的適應架構。

將手平壓桌面,感知平面狀態,以嘴感受物品質地,形狀,溫度。

孩子有100種以上的手的精細動作,有72種是每個孩子都會使用的動作:摸物、左手換右手、抓起來看、放手、換手抓、一手抓一手放、吃手、改物抓、彎曲大拇指進行五指抓,未能鬆手放掉物品時,會不斷搖晃手中物件;物件掉落 抓不到時,改抓其他物件放入嘴巴,自行安撫。

6個月時,可提供填充式抓物,幼兒熟練換手,抓握時間較長也較專注,手指精細動作發展成熟許多,大拇指可彎曲,物品掉落時,情緒影響減緩,轉而抓其他物品(不會放入嘴裡),這時幼兒已有物體恆存的概念,撈不到但仍了解物品存在。

5-6個月的動作發展個別差異大,並反反覆覆,還未達取物放下的動作連結時,只緊握並不斷搖晃物品。當幼兒可以取物、放物後,可開始放入鈴鐺(串環)小物,幼兒不斷地敲,物品掉落後,手會繼續敲,無意識的換手與繼續敲出聲音。此時可以導入不同材質的物件,碰撞出不同聲音,以不同手勢敲出不同的聲音,無意識地達到動作探索與練習手勢的經驗。一瞬間,一手握,也可能雙手握,無法鬆手,接著兩手反向動作,傳左傳右的動作基礎。通常嬰兒的手勢握著的,遇到事情時會縮緊(與猴子相同,稱為莫洛反射),手與腳掌都有這樣的反射,玩玩累了,會鬆手。幼兒需要經由大量的遊戲去練習手的動作。

 
--- 寫在文章之後 ---
是不是覺得,孩子從3個月到6個月中間經歷了好多,但對成人而言卻是一眨眼的時間。這些無意識地學習,都在奠定孩子的往後的各種發展,包含探索性、手眼協調、自主發展等等。而前提是我們看得懂孩子,為孩子預備好所需要的環境。
 

文章標籤